数字化赋能校园建设,看这所中学如何让教育更智慧、更活力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帮助学生探索世界?如何在课堂的教与学之外下功夫,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触摸”知识?据了解,上海市金山中学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力求让数字技术和资源为教学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创与文创引领,打造“无边界”学习

据介绍,早在2021年,该校以科创和文创为抓手,创建了一个激发学生灵感与创造力,展示学生风采的数字化平台——“金星耀”APP。这款APP通过把STEAM课程、金山中学科技探索馆、十大创新实验室、科创中心、金中柘湖书院、柘湖讲坛、国学课程等各类特色场馆的书籍与课程的资源数字化,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点击阅读,一饱好奇。

金星耀APP

在实践体验方面,APP内包含了“虚拟科技馆”“虚拟创新实验室”“虚拟科创中心”等资源,学生在平台预约通过后,便可以实地浏览,并在场馆老师的指导下安全操作实验仪器。

“地质古生物馆”“TI实验室”“现代光电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微生物无菌操作实验室”……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被同学们看到并喜爱,相约做实验成为了同学们之间最“流行”的课外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更丰富多样的创新创意点,金山中学“打破”数字化建设的校门,面向区域发布开放式实验课题,号召区域内外校学生一起预约报名,和金山中学的学子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

此外,APP还包含了“校园达人”“校园文艺风采”版面,不管是“高歌一曲”还是“即兴舞蹈”,又或是“书法字画”,各类文艺表演与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秀”出来。

在校园硬件设施上,学校建设了墨水屏的电子阅览书籍、朗读亭、校园三维地图等文创场馆、展示和体验设施,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充盈校园生活和现代化设施的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不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教”,而是更加主动智慧的“学”。

如今,“无教师”“无边界”“更智慧”的学习氛围在金山中学的校园蔚然成风,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实践探索不断提供新思路。

智能点餐系统,让校园“乐活”起来

“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校长金弢表示,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饮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长十分重要。传统食堂是由食堂的工作人员根据经验提供三餐,长期存在部分窗口排队时间较长、没有精确的订餐数据造成菜品浪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食堂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学校定制了基于移动平台的智能点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食堂的用餐管理。

升级现有设施,加装智能传感设备。学校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点餐系统,包括安卓app和微信小程序,学生在校可以使用配备的平板电脑进行点餐。学校通过数据中心,和原有的一卡通系统进行了数据对接,学生通过原有校园卡便可以消费。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学生在校的饮食情况,方便及时给学生进行餐卡充值,纠正学生偏食等问题。

在硬件上,食堂加装了智能化的人脸识别设备,学生通过刷脸或刷卡便可实现取餐、支付一步到位,加快了取餐速度,提高了用餐效率。

选择试点班级,发现过程性问题。在完成管理系统、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条件的升级后,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信息中心、食堂以及开发人员组成点餐系统运行小组,对实际点餐时间和点餐方式,以及后台报表形式进行沟通确认。

经过对高一的两个班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发现了刷脸失败、部分同学订餐之后不去取餐两个重要问题。

在技术部门的协调下,后台增加了自主上传照片功能,同学们可以随时更换面部识别的照片,以保证快速实现刷脸支付。同时,将点餐时间由提前一周改为提前2天,这样大大减少了取餐时学生有事不在学校或忘记自己定过餐的情况。

优化系统,全面创建智慧食堂。学校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在服务器扩容、系统优化方面不断进行升级,保证了程序运行的稳定性。目前,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全员订餐,取餐比例将近95%。

学生普遍反映,再也不用跑着去窗口打饭,也更喜欢在食堂就餐了。食堂管理人员也表示通过灵活调整菜品,减少了浪费现象,让管理更加高效、便捷。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定期抽调后台营养数据,结合学生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健康管理。

“数字化应用应该突破单纯的教与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地去体验,真实地去感受。”金弢谈到,科学技术的升级与教育方式的转变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校将继续完善教育模式与内容,让学生乐于学习、体验和探究,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习内驱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记者 刘时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