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15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夯实民生之本的艰巨任务。为此,必须系统性破解供需脱节、结构失衡、心理落差三重矛盾,帮助青年跨越就业难关。
扩大就业容量,缓解供需脱节。一方面要打好稳岗政策的组合拳。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市场主体对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支持企业纾难解困成为稳定民生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和融资支持力度,延续实施系列高质量稳岗扩就业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箱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稳岗扩岗主渠道作用,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就业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要搭建基层就业的大舞台。基层是最好的学校,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一线是最生动的课堂。我们要聚焦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的“主阵地”,深入探寻青年就业需求与基层人才需求的契合点,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家乡、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以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更好为青年就业铺路架桥、保驾护航,真正让基层成为青年人才就业的大舞台。
优化教育体系,化解结构失衡。首先要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特色技工教育,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通,支持鼓励学校搭建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职教学生真正“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其次要勇闯新兴职业的新蓝海。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催生新型职业,成为就业增长的新动能。但新型职业往往专业门槛较高,相关人才“供不应求”,需要我们持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适时优化学科专业,面向发展新潮流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和多领域复合型人才,让人才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加契合。
强化就业保障,破除心理障碍。第一要营造就业友好的生态圈。新一代青年人在择业时更加重视工作体验和个人权益,追求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长进步,要求我们进一步构建“就业友好型”的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劳动权益保障、规范招聘市场秩序、促进就业机会平等等举措多方位织密就业保障的立体防护网,驱散笼罩在青年心头的就业迷雾。第二要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面对就业压力,有的青年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有的选择“慢就业”或“灵活就业”,但也有的选择“懒就业”,面对就业竞争而消极回避。对此我们要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提供创业指导、加强教育引导、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青年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正确择业观,让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成为青年的时代面貌,让更多怀揣建功立业理想的广大青年在这片活力热土上有所作为。
星辰大海,征途在前,时代的洪流从未停止。全社会要齐力同心,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一同破解青年就业难题,助力新时代新赛道上的青年在真刀真枪的实干奋进中成就自我、成就未来。(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倪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