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里喝咖啡,也太惬意了吧”“村里来了个‘村咖’,是向往的生活呀”“村里的咖啡店给我惊喜到了,等风来,一起举杯”……在浙江乡村,很多咖啡店成为妥妥的“网红”店,年轻人慕名而来。
(相关资料图)
其实,乡村咖啡并不是新现象。比如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朱苦拉,男女老少都喝咖啡,被称为“中国咖啡的活化石”;再如海南小镇福山,在2000年初就大力推广乡村咖啡文化;还有甘肃陇南的康县福坝村,早在多年前就把老旧仓库改造成咖啡馆,可谓十分超前……但是,有别于其他地方,浙江的“村咖”,却以量大质优成为“显眼包”。
那么,“村咖”又为何选择浙江?不产咖啡豆的浙江,是如何成为咖啡大省的?我们此前讨论过在浙江乡村喝咖啡的感受。今天,我们再来说说,“村咖”之所以选择浙江的“生意经”。
嘉兴桐乡石门镇“不晚”咖啡馆 图源:桐乡发布
一
熟悉咖啡的人都知道,咖啡的风味好坏,火候十分重要。烘焙出“村咖”独特风味的,正是乡村旅游这把火。
在咖啡店密度超某些一线城市的安吉,这一特征格外明显。比如,今年“五一”期间,安吉偏远山区的一家咖啡馆单日最多出杯量超过5000杯,依靠咖啡+露营,单日最高营业额超过30万元。“村咖”背后,是乡村旅游的火爆,有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安吉50多个乡村露营地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拉动消费达2亿元。
再如嘉兴海盐的永庆村,靠着浙江省“村晚”出圈,一条贲湖老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才有了“含咖量”。文艺范、国风味,一家家“村咖”延续着网感,成为村落里的颜值气氛组。
可见,乡村咖啡兴起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咖啡本身,而在于乡村。浙江为何多“村咖”?正是因为浙江是乡村旅游“优等生”。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外地人奔赴浙江广大乡村。
宁波的媒体曾对乡村咖啡做过调查,在一家“村咖”的消费人群中,市区家庭游客占比40%,探店游客占比30%,其他散客占比30%,在这其中,本地乡村人群的消费比例仅占二成。专业机构数据显示,全国人均咖啡年饮用量只有9杯,但为“村咖”买单的最大用户群,是“喝惯了咖啡的城市游客”以及“渴望从城市逃离的年轻群体”。
随着“千万工程”实施20年所带来的持续改变,之江大地的乡村游早已不再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传统农家乐模式,743条乡村风景线、2170个特色精品村,千村千面、原汁原味的乡村不仅是村民家门口的风景,更成为众多城里人惦念着的精神原乡。
一方面,“村咖”兜售着美丽的风景,让游客感到温暖、治愈。比如湖州的矿坑咖啡馆,采用售票制,慕名而来的人只为拍一张碧蓝的矿坑大片。为了让游客满意而回,咖啡馆甚至请了位摄影师,不仅包拍照,还包修图。
另一方面,和很多人传统观念形成反差的浙江乡村,更容易引起游客分享的欲望,为“村咖”带来持续不断的流量。翻阅社交平台上对“村咖”的评价,关于咖啡好喝不好喝、品牌是不是大牌的评论其实不多,更多的还是在感慨乡村的变化。
丽水遂昌西滩村茶园自然村悬崖咖啡馆 图源:丽水全域旅游
二
除了乡村旅游的这把火,更有年轻人返乡创业这股风,把“村咖”的味道越焙越香。
与城市里的忙碌相比,年轻人返乡伴着青山绿水,听着熟悉的乡音,这本就是理想的创业环境。同时,浙江乡村愈加给力的政策,也吸引着年轻人的回流。比如丽水市,在打出“满城咖啡香”的招牌后,明确提出促进咖啡产业发展“三年目标”,真金白银补贴经营户。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村咖”创业成本相对较低,试错空间大,是激活乡村价值的一驾轻骑,这也可以看作青年创业的一种平衡。
这几年短视频等自媒体的兴起,也拉近了青年与乡村的距离,成了返乡开“村咖”的推手。有不少返乡青年,在城里被快节奏的工作“吞噬”着时间,最终因一段乡村视频而被治愈,转而将眼光放到家乡寻求新的就业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村咖”火了,但从绝对数量来说,返乡创业仍然是一片蓝海。在青年和乡村的双向奔赴中,乡村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创业空间,还承载着年轻人的人生梦想和生活理念。小小“村咖”,成为乡村链接城市的纽带,串联了更多新业态走进乡村,挖掘乡村资源价值。
不少“村咖”选择和乡村合作,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与村集体、村民建立利益链接。路更好了、农产品销路更广了,村民得到了实惠……比如宁波市的永旺村,咖啡馆为村里带来了客流、增加了人气,也为村民的手工艺品、土特产打开了销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40万元。
还有的“村咖”,不断拓宽功能,成为村里的文化客厅,让村子更文艺,精神更富足,乡村里有了音乐会和读书会……例如,嘉兴海盐县的朱家门,“村咖”除了卖咖啡,还帮助村民办起了剪纸非遗展、办起了公益艺术培训,温州泽雅今年还举办了首届咖啡节,民宿、研学、电商、露营、非遗等业态都来开出展位,三天吸引游客4万人次,在张扬个性的青春热血中,这届年轻人正以自己的理念,改造乡村,让家乡更美好。
温州泽雅的“MOJ咖啡” 图源:温州宣传
三
乡村的火,创业的风,还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大时代。浙江能够诞生那么多“村咖”,更是乡村振兴激荡出的一抹涟漪。
乡村发展,夯实了根基。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升,产业愈加多元,要素不断流通,公共服务愈加完善,从小“村咖”的窗口向外望去,是丝毫不比城镇逊色的人居环境。刷身份证可以预约公交车、稻田边也能找到充电桩、卫生服务站和城里一样功能齐全……既能就地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又能转角邂逅“诗和远方”。这样的乡村即使没有流量加持,也会让人来了还想来。
政策鼓励,塑造了新风。这两年,浙江乡村越来越时尚,面对“村咖”等新兴业态,政策也在跟上脚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创业给予更多个性化支持。就像诞生多家网红“村咖”的余村,还启动过“全球合伙人”计划,设立1亿元“余村产业基金”,高调招揽人才、构建业态,打造更多“造血”新细胞。
搭建平台,安放了梦想。社会倡导更多青年返乡创业,但网络也存在幸存者偏差,年轻人的乡村梦并非“一返就行”“一返就灵”,更需要多方的力量。于是,乡村振兴研究院、创业联盟、新乡贤……不断延伸拓展,除了实打实的政策,浙江更营造了一方包容的乡村造梦舞台。
“毕业后回村里没出息”“没有一份正经工作,找不到对象”……曾经,我们身边充斥着这样的观点,但这些偏见,正在乡村振兴的新风中消融。
有人问,“村咖”热,又能够热多久?在笔者看来,“村咖”是乡村振兴图景上的一抹亮色,稻田营地、体验农场、私房菜馆、艺术研学、乡村走读等文旅项目,同样正在浙江乡村兴起。
虽然乡村咖啡馆的未来还需时间检验,但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引导更多年轻人与乡村双向奔赴,必将引爆更多超乎想象的新业态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