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绿色生态孕育多彩桃乡 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并进发展

来源: 无锡日报

山还是那片山,愈发青翠;水还是那汪水,愈发澄净;村还是那个村,更美更富。行走在阳山,视野所见,大地呈现一片绿色,处处感受一派欣欣向荣的氛围。


(资料图)

近年来,阳山镇始终把践行“两山”理论作为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课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区域生态、经济与文化等资源,统筹山水田园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生态文化旅游业全面崛起,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逐绿前行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

“在这个‘天然氧吧’晨跑,环境宜人,心境开阔。”为在桃源南路晨跑的居民陈玉娟“解锁”健康提供了便利。

由镇区到乡间,绿意越来越浓。阳山镇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践行“宜居、宜业、宜游”的振兴路径,不仅要使农村变得更加漂亮,更加令人神往,同时还要赋予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目前,全镇成功创建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今年以来,大力推进55个自然村“亮颜行动”, 11个村庄规划编制,推动“美丽农居”市级试点建设全面落成,同时加快9个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农居”建设,围绕“南海北湖、山环水绕、山水共舞”总体目标,高效完成今年9条美丽幸福河湖打造任务,有序衔接EOD水系项目前期规划方案,着力构建“两轴三环多节点”水系新格局。匠心打造一批具有阳山特色的示范样板村。

以绿为底 生态红利加速“变现”

产业提升,全面整治“危污乱散低”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齐短板,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能源转型,高能耗企业纷纷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大气污染防控到臭氧污染防治,近年来,阳山“蓝天保卫战”立体作战图日益清晰。PM2.5平均浓度持续降低,优良天数比例逐年升高,2022年,阳山镇PM2.5浓度28.8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成绩。“水晶天”“桃乡蓝”成为朋友圈的新颜色。

走进阳山镇桃源村仙木里咖啡,进门之后会发现,这其实是村里闲置的农房改造而成的“图书馆的氛围、咖啡馆的格调”完美结合的空间。这里有3000余册图书存量,点一杯咖啡,读一本书,感受在桃源阡陌间诗意阅读,是很多人的休闲选择。目前,桃源村山南头已有民宿、餐厅、茶室、咖啡馆等17个文旅项目进驻,“乡宿经济圈”基本成型,12户村民每年可获得近10万元的资产性收入,村集体每年可增收超80万元。昔日稀松平常的田园风光迸发出乡村诗意,老旧古朴的村落展现出新鲜活力,绿色抹亮了村居环境,让乡村变了样子,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改变。

执绿作棋 生态发展“双赢”前行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阳山不断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走出一条生态与产业互利共生、保护与建设并重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以来,2个国省考断面、11条新一轮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河道,100%达标Ⅲ类水质,完成区级下达的水质目标要求。聚力企业绿色发展,强化区域内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提质增效,切实提升企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振华机械厂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项目,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内94家涉磷企业的提升整治工作。聚力基础设施提升,实施新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扩建工程,聚力全域排口整治,加快推进区域内165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助力全镇更高水平打造“美丽河湖”。

在桃乡,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合理转换,这方好山好水陪伴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俞显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