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优秀的公司各有各的闪光点,糟糕的公司往往是相似的。
今日,*ST易尚(002751.SZ)进入退市整理期,简称变更为“易尚退(行情002751,诊股)”,将在15个交易日后告别A股。至午市收盘,易尚退报1.08元/股,半日暴跌78.14%,和大多数退市股一样,其“最后的旅程”股价急速缩水。
今年以来,包括*ST易尚在内,已有24家公司先后公告收到终止上市决定。它们因触发强制退市,令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而相比“终极风险”引爆后大跌的惨烈,这些退市股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共同特征——**此前都曾延期回复监管部门的关注函、问询函。**
据统计,上述24家公司中,有17家今年曾公告延期回复监管函件,其余7家在去年出现过延期回复。其中,*ST易尚甚至创了一个纪录,自去年6月以来已21次公告延期回复监管的发问,仅今年就有13次之多。
监管部门一问再问,上市公司的回复却一拖再拖,这种反常足应引起投资者高度警觉。若再综合财报数据异常、非标审计意见、关键人员离职、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等风险信号,则“延期回复”极有可能正是上市公司重大风险彻底暴露前夕的“红色预警”。
诸多案例已表明,时刻关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动向,挖掘信息披露中的风险和预警信号,无疑是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一门“必修课”。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信息披露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充分、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价值判断和风险规避的基础所在。这也是近年来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不断优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目标。
预警信号:监管一问再问,公司回复一拖再拖
财报信息是近期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互动的焦点领域,也是“延期回复”现象的高发区。据财联社记者统计,自2月以来,至6月17日,A股公司共披露约480次与业绩预告、定期报告有关的监管函的延期回复公告。其中,涉及沪市公司的有近110家次,涉及深市公司约370家次。
在监管对关键疑点、核心要点的追问中,一些问题公司再难遮掩,风险逐渐浮现。
目前,除*ST易尚外,*ST美尚(行情300495,诊股)(300495.SZ)今年已9次公告延期回复监管函件,*ST大通(000038.SZ)、*ST宋都(行情600077,诊股)(600077.SH)、ST开元(行情300338,诊股)(300338.SZ)各7次延期回复,*ST和科(行情002816,诊股)(002816.SZ)为6次,ST澄星(行情600078,诊股)(600078.SH)、青海春天(行情600381,诊股)(600381.SH)等各有5次。
其中,*ST宋都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于6月13日触发了强制退市条件。而在风险彻底曝光,走势一泻千里之前,*ST宋都早已成为监管的重点问询对象,且屡见延期回复,暴露诸多风险苗头。
回看公告,自今年1月以来,浙江证监局、上交所多次向*ST宋都发出问询函,公司方面则多次延期回复。如5月10日的年报问询函就存货、资金往来、受限资产等关键事项发问,*ST宋都却四度延期,迄今未能作出回复。
在风险彻底暴露前的2022年三季报中,*ST宋都净资产才41.83亿元,但整个2022年公司巨亏逾35亿元。财联社记者梳理财务报告后发现,当年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三费后,依然有盈余,大额亏损事实上源于资产减值,其中近22亿元是对大股东方担保的预计损失。
审计报告中描述:“宋都股份以236600万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为控股股东浙江宋都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的216435万元借款提供担保,截止审计报告日,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尚未开始履行2023年解决存单质押担保事项的承诺,其偿债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田立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资产减值、营业收入、存货、在建工程和往来科目是判断大股东是否“抽血”的重点。前期可能表现出大额往来异常、贸易收入突然增高、存货账实不符、存贷双高、在建工程长时间不转固(固定资产)的现象,后期在行业景气度不好时,则会通过资产减值、大额坏账等科目释放风险。
财联社记者研读*ST宋都的监管问询函发现,对大股东担保风险早在三年前就有显露。2020年5月,上交所便曾就该公司对控股股东提供存单质押担保的具体信息、风控措施等进行问询。今年年初,交易所又多次就该事项问询事态进展、逾期情况和解决方案。
此外,今年1月浙江证监局的问询函还提出,公司存在与5家公司大额资金往来、大额资金转入公司员工个人账户、个别高管存在多次单笔大额报销等情况。种种迹象表明,公司内控及财务方面已出现较大问题。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因大股东“掏空”陷入险境,同时伴随内控失效。目前常见的掏空手段主要有违规担保、(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关联交易、高溢价并购等,这些行为在公司财务报表中皆有迹可循。
但在彻底爆雷前,财务异常也时常会被“精心粉饰”,投资者若缺乏财务基础知识就可能忽视潜在问题。此时,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往往能够剥去粉饰和伪装,直指公告信息异常和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反常之处,提前向投资者亮起“红灯”。
国泰中兴(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贾阳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监管问询对交易指导作用很大,(如)所持标的公司被下发问询函,会先区分问询函下发的背景,第一步要做的可能是停止买入,如果标的公司长时间拖延不回复,或是在回复中躲闪(回避关键问题),尤其是财务问题严重的话,就会考虑斩仓。”
避险评估:综合多重指标,当心“小概率幸运”清零
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终极风险”,触发强制退市往往意味着投资者将蒙受近乎永久性、彻底性的损失。而每当退市股风险全面暴露,股价重重跌落时,也总有投资者懊悔未能及时抽身避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回看绝大多数退市案例,来自监管的信息早已发出了明确的预警。综观近年来交易所发出的上市公司监管函件,透露了不少挖掘预警线索的思路。据了解,对公司定期报告的审核就是他们追踪问题、深挖疑点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思路是:结合公司及股东历史背景、行为特征等因素研判动机,运用行业对比、历史对比等方法摸排疑点,通过层层递进、细致入微的问询,让更多的业务、交易细节浮出水面,进一步挖掘更多的问题线索,发现更多的潜在风险。在对临时公告的监管中,其思路也是一脉相承,但由于时效性更强,监管需结合公司的历史情况、大股东资信情况、股价异常、舆情等多维度做出及时的反应,问的问题尽管比对定期报告的审核看上去篇幅略少,但指向明确、挖的精准,也很值得认真的看一看、读一读。
以*ST易尚为例,公司触发退市是因为连续两年的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自去年“披星戴帽”股价急跌一波后,截至今年4月初,*ST易尚股价在8元/股上下曾横盘振荡近一年时间,区间换手率高达850%。
这期间,除了大股东部分股权拍卖易手带来的“朦胧预期”外,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始终存在。如对2022年三季报的监管问询函,公司已延期回复达10次之多,对今年2月监管关于2022年业绩预告的关注函,*ST易尚又6次延期回复。
监管的条条疑问尚难答复,年报审计机构最终能给出怎样的审计意见自不必多言。在2022年年报再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后,*ST易尚的退市命运尘埃落定。其此前近一年的横盘振荡,实为投资者抽身的最后时间窗。
与*ST易尚相似,也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ST宋都,4月21日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后股价雪崩,目前已触发“1元退市”。而在崩盘之前,监管的屡番追问与公司的支吾其词已充分预示了风险曝光的临近。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如和科达1月底接到有关年度业绩预告的监管关注函,此后6次延期回复。至4月初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年营收规模不足1亿元,因同时出现亏损,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和科),其股价由此跌去约30%。
同样,已经因为股价连续低于1元触发退市的*ST嘉凯(行情000918,诊股),今年初也出现了“业绩预告-监管关注-延期回复-预告修正-风险暴露”的一幕。
相似情况还有*ST宏图(行情600122,诊股)(600122.SH)、退市中昌(行情600242,诊股)。前者2022年业绩预告曾被交易所两度问询,其中二次问询直指预付款项科目疑点,公司多次延期至今未能回复,叠加此前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等风险指标,*ST宏图彼时已呈危如累卵之势。直到4月19日,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落地,宣布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宏图风险全面曝光,股价开启“连续跌停”模式。
退市中昌今年1、2月间也出现业绩预告遭问询,公司方面延期回复的现象,叠加尚未聘请年审会计师的不利信息,即在3月中旬公司股价跳水前,这些信息其实已向投资者们拉响了警报。
但可能仍有投资者心怀侥幸,希冀咸鱼翻生、乌鸦变凤凰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殊不知,在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壳价值”正无限趋零,问题公司的重组、重整、易主操作难度颇大,变数丛生,特别是所谓预重整,基本十次有九次落空,无法改变大势。
上海瀛泰(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翁冠星律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以其个人经验而言,一部分待重组上市标的品质不佳,证券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套现,不具备太多并购价值。同时,全面注册制下,所谓“壳资源”也已不再稀缺。还有,重组可能涉及“话语权”变更,因此也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可能抱有情愿退市也不愿由“外人”入局操盘的心态。
来源:金融界
【你关心的A股头条都在这,关注这个号的人都在股市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