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的供热历经了30多年的变化,从最初供暖只是少数人的“尝鲜”到目前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供热也从烧煤逐步转变为燃烧清洁能源,市办实事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岛城供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天要计算着烧煤,提前烧完会挨冻”
78岁的李树安自1992年就来到了福州北路旁的浮山三小区,是青岛市第一批享受到集中供暖的居民,她之前和父母及老伴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湖南路,因为火车站改造,他们搬到了浮山三小区。
199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郑重提出,新建扩建一批热电站和集中供热站,组织部分企业锅炉向社会供气。基于此,1992年6月份第二热力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浮山三小区供热站,覆盖天台路、仙居路周边60万平方米,约1万户居民,是青岛市首个建成的供热站,拉开了岛城集中供热序幕。
“我们之前住的地方地理位置很好,交通很方便,购物也方便,开始家里的老人不愿意搬离那个地方,后来听说这里有集中供暖,百分之九十九的居民都搬到了这里。”李树安说。无集中供暖前,冬日取暖靠各家各户想办法。“那个时候取暖靠炉子,快到冬天的时候,各家就需要囤木头、煤,煤不是充足供应,每天要计算着烧多少煤,一旦提前烧完了,冬天就要挨冻了。”
李树安
燃烧煤和木材除了供应不足外还有安全隐患,“烧炉子很不安全,而且把煤和木头堆放在院子、走廊里很容易引起火灾,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之前李树安家附近每年都有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被救护车拉走的人。“我们也很担心一氧化碳中毒,但是那个时候没办法,只有靠烧炉子取暖。后来有机会搬到有暖气的地方我很高兴,冬天终于不用为取暖发愁了。
坐在沙发上的李树安摸着身边的暖气片笑着说到:“之前想到冬天就烦得慌,又要上班还要想办法取暖。之前烧炉子时房间里总有一层灰,怎么打扫也打扫不干净,有的时候烟囱里的灰积累多了,需要把烟囱拿到院子里把里面的灰弄出来,烟囱口朝下用力一敲,灰弄得院子里一片片黑渍。现在房间里又暖和又干净。”现在李树安家冬天室温基本维持在23度至24度,在家只要穿着一件薄毛衣,“之前在家里穿得很厚还是感觉不到暖和,不舍得烧木头和煤,为了让炉子持续有一点温度,临近睡觉前要把炉子里放一块煤饼。冬天最不喜欢起床了,只有被窝里是暖和的,睡觉的前一晚要把第二天穿的衣服塞到被窝里暖着。冬天房间里的温度很低,晚上都是零下几度,水龙头基本上每天都会冻住,每天早上要烧水把水龙头暖化开,要么就提前准备好一桶水,桶里的水也会结一层冰,把冰弄开就可以用水了。”
有暖气后成为了聚会的“大本营”
李树安的父亲、母亲在那时就70多岁了,开始他们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想搬离火车站附近,后来过上了有暖气的日子就不想回到过去了。“有一次我骗老人,告诉他们又可以搬到之前的家了,他们很坚决地拒绝了,和我说再也不想过没有暖气的日子了。我经常想冬天那么冷,老人年纪又大,本来身体就不好,多亏了有暖气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过冬,我的父母分别活到了97岁和85岁,我觉得多亏了暖气没让他们挨冻,幸福地过了晚年。”
“我的同事、亲戚朋友都羡慕,之前他们只在过年、过节来我家玩,自从我搬到有暖气的地方,每周都有同事来玩,玩着玩着就到了饭点,就留他们在家里吃饭,时间长了亲朋好友一到周末就拿着吃的一起做饭,我家成了大家聚集的地方。”李树安说。
这样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95年首次把增加供热面积纳入市办实事,提出“全市增加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之后连续多年,增加供热面积都是市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青岛市开启了增加供热面积的攻坚作战,越来越多的岛城居民享受到了暖气带来的幸福。李树安的亲朋好友家也慢慢有了暖气,她家的聚会的也逐渐变成了挨家挨户串门。到2022年底,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35亿平方米,居民用户304万户。
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的副总冯益元历经了岛城供热30多年的变化,他也参与了集中供热项目的实施,说到当时如何开展集中供暖,他回忆道:“当时开展集中供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要进行热源选址,之后我们供热企业通过开展员工入户调查、协同居委会发展供热用户,那时的暖气对居民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但好在发展用户没有遇到太大困难。”除此之外,还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配套管网建设及室内安装供热设施等工作,让更多用户享受到集中供热带来的红利。”
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的副总冯益元
“煤改气”让办公环境得到了改善,干干净净上下班
近日,记者来到第二热力有限公司徐家东山分公司,热电集团工程部副部长赵仁强和记者走到烧燃气的锅炉前,走到面前声音也不是很大,而且空气中没有任何灰尘。赵仁强指着面前约20米高的锅炉说,“这个锅炉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是模块化的操作,我们面前的大锅炉是由一个个‘大箱子’组装成的,这些‘大箱子’里的繁琐工序在出厂前就已完成,‘大箱子’在厂里预制好了,到了现场再拼装,再连接管道就好了,一台锅炉最快15天就可以安装完毕。2021年的两台锅炉从9月5日吊装到10月5日就基本完工了。”
热电集团工程部副部长赵仁强与同事
2018年市办实事首次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2021年再次提到“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220万平方米”。“本来全公司上下很重视清洁能源供热的事,市办实事中提出了清洁能源供热就更加关注这件事。”赵仁强说。“2021年5月,市政府‘煤改气’专项会议召开完,我们就抓紧时间立项。5月项目立项,10月就要实施供热,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招标和施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经过层层筛选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能够从设计施工到制造、验收一体的公司。”热电集团工程部部长赵仁强说。当时除了工期时间紧张外,资金方面也有困难,最后通过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绿色低贷、集团自筹等途径解决。
更换燃气锅炉后,带来了不少变化。“以我们徐家东山热源厂改造为例,完成6台燃煤锅炉替代后,总供热能力达到420MW,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28万吨,灰渣排放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55吨,烟尘排放1.25吨,SO₂排放18吨,CO₂排放11万吨。”赵仁强介绍道。
除了看不见,摸不到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外,使用清洁能源让公司的员工深刻地感受到了“煤改气”带来的益处。“之前烧煤的时候,我们办公室里总是一层黑色的灰尘,每天上班时干干净净,下班灰头土脸,现在办公环境得到了改善,每天可以干干净净上下班。”赵仁强说。调度室里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调度室的透明玻璃能够清晰地看见不远处的两台锅炉。
不仅员工的办公环境得到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赵仁强说,“以前烧煤时,附近的居民总是怨声载道。旁边樱花小镇的居民深知环境的改变,以前附近的煤场有扬尘的问题,还有空气污染的问题,现在附近的居民明显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另外,我们附近有实验二小,一些拉煤、渣的重型货车从学校门口走,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有时车还会撒漏一些煤渣,‘煤改气’之后,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冯益元与同事
“煤改气”项目建设,不仅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还可以将原有厂区土地重新规划利用。据介绍,金泽热力项目属青岛市清洁取暖“煤改气”项目的子项目,项目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等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改造,拟在保持原有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既有厂区内的现状煤库改造为社区文体中心和立体停车场,面向周边公众开放,为群众提供便利场所。除此之外,还将在空余场地新建综合能源楼宇,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二次创业转型发展。
“煤改气”项目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1-2023年建设27台燃气锅炉,关停44台燃煤锅炉,项目计划投资14.9亿元,实现能源利用的升级换代,为周边居民创造无烟环境。
链接:
市办实事21次提及供热,推动供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记者细数了1983年以来的市办实事,发现自1995年起市办实事首次提及供热,之后连续多年的市办实事里都提到了供热。市办实事40年中,一共有21年提到了供热内容。
1995年的市办实事中提到,“青岛发电厂热网改造一期工程投产,龙山地下供热站全部完工,观象山地下供热站开工,全市增加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1995年至2016年间,除了6年的市办实事中没有提及供热外,岛城的市办实事中均提及增加供热面积。
供热面积及用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后,供热开始着手于“绿色”供热。2018年的市办实事中提到“加快美丽青岛建设,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工程500万平方米,增加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自2018年至今已有5年提及“绿色”供热。2020年的市办实事中提到实施节能保暖工程500万平方米,加强供热燃气设施配套建设。2021年的市办实事中提到推进绿色供热900万平方米。在2022年和2023年的市办实事中都提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
从近30年的市办实事可以看出,市办实事推动着岛城的集中供热从无到有,到现在推进更加“绿色”的供热。